谁能撼动房地产的支柱地位? 北大教授: 至今没有!
房地产的副作用我们能不知道吗?知道,但是就是没办法短期内完全摆脱,甚至还有一定的依赖性。如果不想摆脱,就不会在2020年还出重拳了。
但没想到,谁也没想到,接下来,内外交困,各种问题萦绕难以消散,致使到今天房地产仍然一蹶不振,所以,各种利好政策又纷至沓来。不说让房地产怎样吧,至少别再让它拖后腿。
于是,止跌回稳的目标成了2025年的重要任务。成也房地产,败也房地产,就不能重新找一个行业来代替房地产吗?毕竟,靠房地产来拉动经济不可持续。相信有这样想法的大有人在。
可是,替代房地产,谈何容易?
6月23日,中国工业报发布《哪个产业能替代房地产》视频,其中,中国房地产之父、北大教授孟晓苏表示,有人说找个行业替代房地产不就行了吗?作为支柱产业,哪那么容易出来?它是历史形成的,是国情、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综合。
孟晓苏称,中国找到了房地产这样的支柱产业是不容易的,你看房地产支柱产业向上发展的时候,整个经济都在发展,房地产是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大订单,有人统计,房地产一旦萎缩,180多个行业都会陆陆续续出问题,还怎么谈消费呢?楼市有这么大规模,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这么大的体量,没有哪个行业能补上这个窟窿,目前没有产业能替代房地产。
对于孟晓苏的话,大部分很赞同,肯定了房地产多年来对各个行业的正面影响,毕竟很多人的就业跟房地产直接间接关联,一荣俱荣一损俱损,而且这些年房地产的下行调整,影响了无数人的就业和收入。当然,我要说没有永远的辉煌。
对此,上个月,也是北大教授,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姚洋就指出,房地产再怎么萎缩,其在我国GDP中的占比仍约达7%-8%,加之房地产产业链条绵长,涵盖上下游众多产业,综合估算,估计其对中国GDP的贡献率仍在12%-15%之间。
姚洋表示,至今为止,还没有一个产业能够替代房地产业,唯一的希望就是等到汽车产业发展壮大,最终实现对房地产业经济支柱地位的接替。但在这之前不可能有任何一个行业替代房地产。
无论是孟晓苏,还是姚洋,表达的观点是一样的,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呢?我觉得大部分有道理,这也是很多老百姓买房犹豫徘徊的真实写照,买吧,不敢,不买吧,又不甘心。犹犹豫豫、举棋不定。没钱买房不用说,还有相当一部分有钱也不知道投哪里去,存银行更不用说了,其他可能风险更大。我特别能理解,原因在于渠道狭窄,不买房实在不知干什么。
这也是最大的担忧和无奈,至今也找不到一个能够对冲房地产的行业,可明知道房地产的问题很大,又离不开房地产。任谁能不纠结吗?
我国房地产领域确实存在诸多现实问题,这是不可忽视的客观事实,而培育新的经济支柱产业也已是势在必行的共识。但需要明确的是,不同产业部门在经济体系与社会运转中承担着独特功能,各自对应差异化的市场需求,彼此间并不存在天然的替代关系。
以国际经验为例:美日等发达国家科技产业领先,但是房地产在其GDP中的占比仍稳定保持在10%以上,所以,即便是存在结构性问题的产业,其经济地位也难以被其他行业完全取代,且从现实看也无需强行替代。
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犹如伤口,单纯靠“寻找替代产业”的想象无法让矛盾自行消解。若只是为了实现所谓 “替代”而对其他产业采取急功近利的扶持策略,不仅无法根治原有问题,还可能因资源错配加剧经济风险,甚至人为催生出下一个 “问题产业”。
我觉得就保持现有的基调就可以了,国家提出对房地产要“先立后破”,正是房地产是支柱产业,产业链条长、带动性强、影响范围大。新模式对旧模式的取代,需要平稳的经济社会和预期环境。必须要坚持先立后破,实现新旧模式渐进过渡。
其次,之前,孟晓苏也提到过,除了政策优化调整外,就是要在商品房开发下降的情况下,要及时加强保障房建设,不仅可以弥补下行损失,而且还可以进行房地产供给结构调整。这也是孟晓苏一直呼吁的方向,市场的归市场,保障的归保障。
我想,如果老百姓真的不再为住房发愁了,房地产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,至于房价高不高,也就跟大多数人没有直接关系了。到那时,也不用刻意追求谁来代替房地产,该来的一定会来的。